我國光伏技術在使用過程中的困境
目前我國光伏企業的自主研發實力普遍不強,主要的半導體原材料和設備均靠進口,技術瓶頸已嚴重制約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
在整個光伏產業鏈中,封裝環節技術和資金門檻*低,致使我國短時間內涌現出170多家封裝企業,總封裝能力不少于200萬千瓦。但由于原材料價格暴漲、封裝產能過剩,這些企業基本上沒有多少利潤,產品質量也參差不齊。
相對而言,處于產業鏈上游、擁有*技術的無錫尚德、南京中電光伏等太陽能電池制造商,日子要好過得多。他們生產的多為**代晶體太陽能電池,性能穩定,是市場上的主流產品。
不過,在世界范圍內,太陽能電池產品正由**代向第二代過渡,第二代產品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硅材料用量少得多,其成本已低于晶體太陽能電池。在專家看來,薄膜太陽能電池今后將和晶體太陽能電池展開激烈競爭。
中科院電工所研究員、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孔力認為,我國在晶體太陽能電池的后續研發,以及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研發等方面與國外存在較大差距,至少落后10年。
光伏技術的世界紀錄保持者基本上是國外公司。例如,日本京瓷推出了光電轉換效率為18.5%的多晶體硅太陽能電池;日本三洋利用晶體硅基板和非晶硅薄膜制成的混合型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達22%;美國聯合太陽能公司以微米級不銹鋼帶為襯底的柔性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與其他公司的玻璃硬襯底太陽能電池相比具有重量輕、可彎曲等優點。
世界光伏技術不斷突破,產業成本不斷下降?!?007中國光伏發展報告》稱,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光伏發電的成本有望在2030年以后與常規電力相競爭,成為主流能源利用形式。
在9月份于北京舉行的2007世界太陽能大會暨展覽會上,國際太陽能學會副主席、日本京瓷公司顧問湯川榮男介紹,日本計劃在2010年、2020年和2030年將光伏發電的成本分別降到相當于每度電1.5元、0.93元和0.47元人民幣的水平。另據國際能源署預測,2020年世界光伏發電的發電量將占總發電量的2%,2040年則會占到20%-28%。
- 上一篇:光能在我國發展過程中政府給予哪些支持呢?
- 下一篇:使用太陽能的優缺點